胶体金快速检测卡的原理

作者: vch12690211
发布于: 2023-08-15 20:42
阅读: 85

胶体金(colloidal gold),又称金溶胶(gold solution),是指分散相粒子直径在l—150nm之间的金溶胶,属于多相不均匀体系,颜色呈桔红色到紫红色,因为其单质粒径非常小可以分散于溶液中形成胶体,故名胶体金。胶体金可以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组织化学,近10多年来胶体金标记已经发展为一项重要的免疫标记技术。胶体金免疫分析在药物检测、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已经得到发展,并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视。

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始于1971年,Faulk等应用电镜免疫胶体金染色法(IGS)观察沙门氏菌,此后他们把胶体金与多种蛋白质结合.1974年Romano等将胶体金标记在第二抗体(马抗人IgG)上,建立了间接免疫胶体金染色法。1978年geoghega发现了胶体金标记物在光镜水平的应用。胶体金在免疫化学中的这种应用,又被称为免疫金。之后,许多学者进一步证实胶体金能稳定又迅速地吸附蛋白质,而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无明显改变.它可以作为探针进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多糖、多肽、激素、蛋白质、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精确定位,也可以用于日常的免疫诊断,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。

那么怎样制备胶体金?

胶体金的常规制备方法是用还原剂还原氯金酸(HAuCl4,橘黄色晶体,易潮解)里的金元素形成金胶体颗粒。这种胶体颗粒在碱性环境下带上负电荷,可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牢固结合,对蛋白进行标记,用于后续的检测,如制成胶体金试纸条(卡)进行物质的检测。常用还原剂有柠檬酸钠、鞣酸、抗坏血酸、白磷、硼氢化钠等,根据还原剂类型以及还原作用的强弱,可以制备0.8nm~150nm不等的胶体金,通常我们选择柠檬酸三钠(Na3C6H5O7·2H2O)。当用1%柠檬酸三钠还原100 mL 0.01%金氯酸时,不同体积比可以得到不同粒径和颜色的胶体金哦。

金溶胶颗粒的直径和制备时加入的柠檬酸三钠量是密切相关的,保持其他条件恒定,仅改变加入的柠檬酸三钠量,可制得不同颜色的金溶胶,也就是不同粒径的金溶胶。
100 ml 氯金酸中柠檬酸三钠的加入量对金溶胶粒径的影响

1%柠檬酸三钠(ml) 0.30   0.45   0.70   1.00   1.50   2.00

金溶胶颜色           蓝灰  紫灰   紫红   红     橙红   橙

吸收峰(nm)           220     240     535   525    522    518

径粒(nm)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147     97.5    71.5    41    24.5    15

制备胶体金步骤简单,很多文献可以查到,重点是制备过程所用到的材料都必须是彻底清洁的。例如水至少是双蒸水,玻璃棒、玻璃容器等要酸洗后冲洗干净并且最好是硅化的,制备好的胶体金可以加入0.02% NaN3在洁净玻璃容器内长期存放。

接下来谈谈可爱的检测卡:

由胶体金标记技术发展起来的胶体金免疫快速诊断技术主要有两种: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。后者,也就是胶体金检测卡,具有操作简便(浸入液体中就行)、快速(全程5~10分钟搞定)、无需仪器设备(结果目测就OK)、试剂稳定、成品易于保存(保质期1~2年)等优点,是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有力工具。适合于胶体金试纸条(卡)的胶体金粒径在20~40 nm之间为宜,制备的胶体金溶液呈红色,胶体金被置于试纸条(卡)的样品垫下游。当液体样品滴加后,液体溶解胶体金并带动其与样品中的抗原(抗体),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毛细作用下从一端慢慢渗移到吸收垫一端,利用抗体/抗原特异性结合及胶休金的显色(红色)反应,可以检测抗原/抗体存在与否。

胶体金试纸条(卡)主要分为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两类,前者适合检测大分子物质,后者适合检测小分子物质。双抗夹心法又分为双抗体夹心法和双抗原夹心法,双抗体夹心法用来检测抗原,双抗原夹心法可以用来检测抗体。除了双抗原夹心法以外,间接法也用于抗体的检测,这与ELISA(酶联免疫法)有相似之处。

  • 咨询电话:13076992022
  • E-mail:117624442@qq.com
  • 返回顶部